7月26日22時許,暴雨過后的潮濕籠罩著承德車務段南大廟站這個小站,站長王洪磊、干部唐有利和外勤值班員王艷鵬正在對車站進行認真巡視檢查。忽然,兩個身影出現在視線里——一個全身濕透的村民,帶著孩子,背著包裹,正往車站趕來。
站長王洪磊回憶說:“承德市灤平縣南臺子西溝村受強降雨影響,村民家里的房子被水淹了,沒地兒去,村民們就全都往地勢較高的車站來了。”當晚,村民們紛紛趕往車站。
情況緊急,王洪磊立刻安排王艷鵬返回車站拿照明設備,并囑咐他:“千萬別讓村民摔著磕著,一定提醒村民注意安全!”
在接村民的路上,王洪磊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情況。“段上說,一定要全力妥善安置村民,安撫好老鄉的情緒,將段里的物資拿出來用!”王洪磊向其他職工傳達著承德車務段的指令。那一刻,“保障老百姓安全、維護運輸秩序”成了車站全體干部職工的共識。
臨時的家:全方位的暖心守護
為安置好半夜趕來的村民,南大廟站立即成立應急指揮小隊。“情況緊急,把餐廳、廚房、小庫房全打開,先把老鄉們安置好!”王洪磊一邊安排工作,一邊跟工友收拾房間。他們在所有閑置房屋和一切可利用的場所鋪設了臨時床位、擺放了應急救援物資。不到1小時,可容納80余人的臨時安置區便準備就緒。
27日0時左右,70余名村民抵達南大廟站。“快進來暖和暖和,先喝點熱水!”車站工作人員主動上前攙扶老人、接過孩童,引導大家安頓下來。房間里,老人孩子裹著被褥,臉上仍驚魂未定。王洪磊與唐有利輪流值班巡視,守護在受災村民身旁安撫情緒,維護秩序。
其間,南臺子西溝村黨支部書記陳建喜打來電話,聲音沙啞:“我在下面組織救援,無法過去,村民就拜托給你們了!”這份托付,讓車站工作人員更覺責任重大。有老人身體不適,他們細心在旁照顧;有孩子哭鬧,他們立刻想辦法安撫;有人手機沒電聯系不上家人,他們就幫忙充電……直到5時,天漸亮,鄉干部趕到車站,有序組織村民離開車站,他們這才松了口氣。“原以為要沒地方去了,沒想到火車站能給我們這么周到的照顧。”臨走時,村民們握著車站職工的手,頻頻道謝。
聯動救援:路地協同共渡難關
在經歷第一次險情后,承德車務段主動與地方政府取得聯系,迅速了解受災區域、人員受困等情況,為后續妥善安置群眾、運輸救災物資摸清了底數。
在段領導的統籌安排下,安全科、辦公室等相關部門協同地方政府制訂應急方案,積極聯系軌道車運輸救災物資,協調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調集搶險帳篷,協同做好搶險救援的統籌安排和人員安置、疏散等,并與地方政府、救援部門保持實時聯動,根據汛情變化及時調整安置方案,形成救災合力。
7月28日20時左右,暴雨再次傾盆而下,村民們再一次來到了南大廟站緊急避險,車站第一時間為村民搭起了臨時救災帳篷,工作人員輪流值守,定時對安置區進行消毒,保障環境衛生,并為村民準備好食品和飲用水等必備物資,有序組織安置受災群眾,平穩度過了第二次險情,保障了村民們的安全。
雙向奔赴:風雨后的溫情延續
洪水退去,劫后余生的村民自發為車站送來熱騰騰的米飯和炒菜。“我們知道車站現在沒水沒電,這是我們用柴火做的飯菜,給你們送過來,吃頓熱乎的吧,你們辛苦了!”樸素的話語中流淌著村民們最真摯的感激之情。
持續的暴雨導致村里網絡中斷,車站也成了村民的“通信站”,不少村民來車站打電話給身在外地的家人報平安。
7月30日14時許,陳建喜打來電話:“王站長,我們想給車站送點米面油等物資表達我們的謝意,請一定收下。”王洪磊再三推辭。
一幕幕溫情救援的場景還在承德車務段管轄的猴山站、金溝屯站上演……救援期間,承德車務段妥善安置受災村民190余人。
除承德車務段外,承德工務段也在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洪水來襲,承德縣下板城鎮吉余慶村因公路斷道成為孤島,700余名村民受困。得知這一情況后,承德工務段立即聯系板城鎮人民政府,安排下板城線路車間職工駕駛防洪巡檢小車進村救援,幫助轉移村里一位60多歲的骨折老人,并為村里送去發電機2臺、汽油100升。
風雨無情,人間有愛,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中,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用行動踐行著“人民鐵路為人民”的宗旨,為受災群眾搭起了一個臨時的家。